核心词:
电力 电缆 平朔公司井工三矿位于平朔矿区的西北部,朔州市西北方向直距约28km处,平鲁区井坪镇东北约6km处,行政区划隶属朔州市平鲁区管辖。

井田地理坐标为:东经112°18′55″~112°24′04″,北纬39°32′38″~39°32′38″,东西长约7.3km,南北宽3.5km,面积18.0016km2。
1、变频屏蔽电力电缆:矿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本矿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,干燥寒冷、风沙严重,四季分明。气温一般较低,日温差与年温差大,年平均气温5.4~13.8℃,最高温度34.5℃,最低温度-27.4℃.日照年最长2883.1h,年最短2445.5h,平均2693.3h。霜冻每年9月下旬至次年4月,冻土深一般1110mm,最大1310mm,无霜期107~175天。平朔井工三矿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,煤层平均总厚27.11m,含煤系数26%,估算资源储量的可采煤层为4、6、9、11号煤层,其中4号煤平均厚度10.35m,9号煤平均厚度11.82m,11号煤平均厚度3.23m。
2、变频屏蔽电力电缆:平朔公司三矿开采4 平朔公司井工三矿批采的煤层为4号、9号和11号三层。煤层赋存条件不稳定,顶板管理难度大,开采条件较为复杂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。
3、变频屏蔽电力电缆: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后退式 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后退式,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,一次采放全高,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。9号煤层为特厚煤层,埋藏相对较浅,为了提高矿井的机械化程度,提高掘进的单产,
电力电缆故为9煤的39110综掘工作面采用EBZ-160型掘进机进行截割装载,配套皮带、刮板机运煤。机组供电末端距离工作面30m左右,综掘机转载与固定电缆架之间使用移动电缆,向工作面机组设备提供动力源并进行各种数据的采集、反馈和控制,全景视频监控、照明。根据此工作面目前安全生产状况,原有的悬挂装置已无法满足现场的使用,经常在移动过程中导致悬挂装置和电缆损坏,故障频发,主要存在以下问题。由于电缆悬挂装置过长,造成电缆在移动过程中存在拖地现象,加剧了其磨损。
4、变频屏蔽电力电缆:严重导致断裂 悬挂装置强度不够,在使用不久就造成70%以上的结构发生扭曲变形,严重的导致断裂、电缆坠落,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,电缆也因此损坏严重,影响制约安全生产,并且检查、维修与更换更为繁琐,维护量大而且困难。固定方式落后单一,电缆卡接不牢,经常造成电缆窜动,致使悬挂装置间距不一,管线凌乱而且占用空间,难以管理。
5、变频屏蔽电力电缆: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悬挂装置间距小,仅为2m左右,所以容量亦小,对外径较大的电缆则无法控制,难以弯曲,储存量更小,造成拉移电缆频繁,工序繁琐,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增大。根据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,原有的悬挂装置的结构和固定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工作面的需求。我们仔细研究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强度校验,辅以AutoCAD软件进行设计,对电缆悬挂进行比对和优化,选出最佳方案,确定固定悬挂装置电缆的固定方式和结构,以适应现场的需求,来保障电缆固定和悬挂,确保安全移动,设计了一种新型滑轮固定悬挂电缆装置,各悬挂装置之间的距离也有原来的2m增加到3m,满足了现场的需求。
6、变频屏蔽电力电缆:下图为新型缆索单轨起重机悬挂装置结构示意图 下图为电缆单轨吊新型悬挂装置结构示意图,见图1所示。电缆排列整齐,减少占用的空间,整体结构设计紧凑,强度高,减少了悬挂装置的自身高度,不会发生变形损坏,降低了使用成本,每年可节约因此投入的资金3.5万余元。
7、变频屏蔽电力电缆:电缆固定方式由原来的C形夹板改为特殊的O形卡兰 电缆固定方式由原来的C形夹板改为特制O形卡兰进行固定,并且卡兰与电缆的接触面辅以柔性橡胶垫保护电缆,电缆固定可靠,避免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窜动和扭曲,并可保持悬挂装置间距一致。电缆对称布置,减少机组来回窜动产生的摩擦对电缆所造成的影响,并避免电缆的磨损,较原来的装置相比可节省材料费用约25万元/年。
8、变频屏蔽电力电缆:可达到免维修的效果 减少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,可以达到免维护的效果,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3万元。新型滑轮固定悬挂装置,改变了原来吊挂电缆的固定方式和结构,保障了电缆的固定和悬挂,使电缆整齐有序,实现安全移动,满足了现代化综采工作面的需求,已于2010年10月对井工三矿39110工作面的原装置进行更换并使用至今,效果显着,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广泛。
如果您对“变频屏蔽电力电缆”感兴趣,欢迎您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