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力电缆大全
电力电缆 > 电力电缆单点催化技术

参 考 文 献

电力电缆单点催化技术_1652706720686

电力电缆单点催化技术_1652706720691

电力电缆单点催化技术_1652706720695

附 录

附录 A 聚乙烯分子链在极低温度下的运动

在很低温度下 ( - 100 ~ 0℃), 聚乙烯 (还有EPR) 变得发脆, 发生开裂。 据研究, 聚乙烯分子链在极低温下运动分为三种, 一般可以认为是 α、 β 和 γ。 在考虑结构与特性的关系方面, 聚乙烯不重复的单体 (- CH2 - ) 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。

第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结晶链在非结晶区的扭曲造成的。 第二种认为链的运动是在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界面上。 第三种认为是由于某特定长度的分子链的运动。 这些运动都影响了材料的低温性能 ( 如低温脆性)。 即使是单分子量的聚乙烯, 分子链的运动就十分复杂。 XLPE、 TR- XLPE 和 EPR 等的分子运动就更加复杂。

附录 B 单点催化聚合

新的单点催化剂在聚乙烯生产中的应用, 又提起了对一个老话题的关注。 为了在电缆上适当地挤包聚乙烯, 需要将聚乙烯在挤出机中升温融熔, 然后让它通过一个模具。 通过控制挤出速率来获得光滑的表面。 挤出速率升高, 潜在的问题就暴露了: 这就是所谓的 “ 鲨鱼皮” 现象和 “ 熔体破裂” 的问题。 “ 鲨鱼皮” 现象是指挤出表面粗糙, 有连续的重复的脊状隆起。 在常用的挤出速率下, 绝缘通过模口后表面是平滑的; 在更高的挤出速率下, 就会出现流动不稳定的现象。 这与分子量、分子量分布以及表面界面现象有关。 传统的高压聚合的聚乙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, 因为它具有很宽的分子量分布, 在常用的挤出速率下能够起到缓和作用。 从加工的角度看, 具有宽分子量分布不一定是一件 “坏事”。 尽管挤出速率相对和缓, 分子量分布窄的聚乙烯也容易出现 “鲨鱼皮” 现象。 现在已经着手研究这种现象的原因, 并设法减少这样的问题。 只有在挤出速率很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“熔体破裂” 问题。

资料显示, 新的茂金属催化剂是具有环戊二烯基 ( Cp) 或取代环戊二烯基基团的金属复合物。 传统的 Ziegler Natta 催化剂中主要含有钛和氯。 前述的技术主要用来生产 LLDPE, 它被用于电缆护套。

忽略实际加工的困难, 单点催化剂技术前景广阔, 对它的研究在进行中。 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表明, 先进的单点催化技术具有下列潜在优势:

共聚单体选择范围广。

分子量分布可控。

更好的控制结晶。

性能平衡更佳。

提高物理机械性能。

更易安装 ( 因为柔韧性更好)。

填料体系增加。

由于更高的催化效率导致的高洁净度。

中压绝缘材料的比较电缆绝缘材料电气性能
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