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 考 文 献
12. 1 引 言
William A. Thue
托马斯·爱迪生于 1882 年在纽约敷设了最早的电缆。 这些电缆放置在铁管中,然后每隔 20ft 在蛋形的连接铸模中将它们连接在一起。 其他的, 如 Brooks、 Cal-
lender 和Crompton 在1885 年敷设的电缆, 也使用了短的铁导管。 1882 年和1883 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第一次用穿过导管的导线敷设了柔性通信电缆。 “ 木泵” 最初是用于供水线路的, 但 1883 年在华盛顿特区被用于电报电缆的敷设。 空心的圆木桩,外表修剪成方形, 然后整个木桩用杂芬油处理。 这些导管在电缆敷设时作为管道或入孔使用。
1931 年出版的 《 Underground Systems Reference Book ( 地下电缆系统参考书)》[1] 一书中说 “ 研究拉应力对电缆绝缘层的有害影响是必要的。 在试验和经验的基础上所达成的一致结论是, 只要没有机械损伤就可以对电缆进行适当的操作。” 书中推荐使用的摩擦系数介于 0. 40 ~ 0. 75 之间, 并且总的拉力应该限制在
10000lbf,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其他建议。
Buller 在 1949 年的文章[2] 以及 Rifenberg 在 1953 年的工作[3] , 使得对于电缆拉伸计算的理解取得了显著进步。 这些文章中提供了现场电缆敷设所遇到的所有情况的基础数据, 为计算拉力提供了很好的定量数值。
关于配电类电缆的侧壁承载压力 ( SWBP) 的考虑, 曾经在 1957 年版本的
《Underground Systems Reference Book ( 地下电缆系统参考书)》[4] 书中给出了一些附加导则。 通常认为 100lbf / ft 是可以接受的。 后来在没有试验工作支持的情况下,这一数值增加到了 300lbf / ft。 经验仍然是值得信赖的, 300lbf / ft 满足相关规定。 因为城市街道上的布线是相对较直的, 且入孔分布在每一个交叉路口, 所以这些传统数值没有导致问题。
管式电缆系统为精确拉力计算的重要性指明了道路。 节省连接可以对系统的成本产生重要影响。 Rifenburg 的工作[3] 包括了所有必要的选择, 但是鉴于 400lbf / ft 的值还没有在实验室进行试验, 所以仍需要对允许的SWBP 限值进行评估, 对于这些信息的理解促成了 “Increasing Pipe Cable Section Lengths ( 增加钢管电缆长度)” 的项目, 也就是 1983 年 3 月,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(EPRI) 的最终报告EL- 2847[5] 。
对于电缆敷设认识的显著提高是在 1984 年 2 月, EPRI 最终报告 EL- 3333
“ Maximum Safe Pulling Lengths for Solid Dielectric Insulated Cables ( 固体电介质绝缘电缆的最大安全敷设长度)”[6] 完成以后。 相关结果和其他试验工作的讨论将在下节中描述。